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17-08-07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婦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掘,是殷墟惟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該墓五米多長,約四米寬,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據說享堂原是商王武丁為祭祀妻子婦好而修建的宗廟建筑,尊其廟號為“辛”。婦好墓雖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逃秀懳牡那嚆~器有近200件。
有“婦好”銘文的就有上百件,其中的兩件大銅鉞最為引人注目,一件以龍紋為飾,一件以虎紋為飾,每件重達八九千克,學者據甲骨文判定它們曾是婦好生前使用過的武器。據考證,這銅鉞在商代也是王權和軍權的象征,看到它們仿佛可以看到當年婦好馳騁疆場的颯爽英姿。 婦好是惟一的,殷墟所展現出來的商代青銅文明也是惟一的,它讓我們穿越歷史感受到由都城、文字、青銅器等為代表的生動的、燦爛的商代文明。
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1976年在殷墟發現的婦好墓是目前已發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多達1928件隨葬器物,在中國考古史、殷商史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婦好墓位于丙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這是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玉龍”(左)和“對尾玉鸚鵡”。
婦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婦好死后,國王武丁為祭祀婦好,在其墓壙上所修建的宗廟建筑,婦好──廟號“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辭稱“母辛宗”。這座建筑就是對母辛宗遺跡的科學復原。
尊立于婦好享堂前的漢白玉婦好雕像,這是根據有關資料雕塑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這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殷墟婦好墓大過人。古代的斧鉞主要用于治軍,“鉞曾是軍事統率權即王權的象征。
時代角色:中興的王后
1976年考古學家在安陽殷墟發掘了5號墓,該墓是目前已發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乃誠介紹:“墓中出土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以及以往出土的甲骨文當中對婦好事跡的記錄,表明這座墓的墓主人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
中國最早女將婦墓 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武丁是商朝第23任君主,他起用出身低微的傅說為相,內修國政、外擊強敵,將商朝國力推向鼎盛,史稱“武丁中興”。婦好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玉器、貨貝、骨器和牙雕等文物,共計1928件,展現了武丁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景象。
展覽序廳一進門就能看見兩件體型非常大的青銅斝(jiǎ,酒器),首都博物館策劃研究部副研究員馮好介紹,婦好墓出土的近兩百件青銅禮器中,各種酒器占了大多數,體現了商人好酒的特點。這些青銅酒器造型和紋飾異常華麗,表現了商代在青銅冶鑄方面高超的技藝。
社會角色:祭司與戰神
婦好與我們所熟知的其他王后形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她能夠主持重要的祭祀活動,并且率領將士四方征戰。“在出土的甲骨刻辭里,有幾十條記載了她帶領商王朝舉行重大祭祀活動。”馮好說,“祭祀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活動。一位女性能夠代替男性主持祭祀,說明她的地位很高。”
婦好還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巾幗英雄。朱乃誠提到這樣一條甲骨卜辭:“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意為婦好統率了1。3萬人的軍隊,征伐西北方的方國羌。馮好解釋說,不能拿現在的軍隊人數和當時相比,根據甲骨卜辭記載,“一次戰爭,征兵人數一般是3000人左右,而婦好一次就征兵1。3萬人,這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商代征兵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