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十大預言盤點!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6-24未來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關鍵,也就是我們怎么實現中國房地產的長期平穩健康發展,關鍵是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和房地產稅。
第八大預言,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到來,中國經濟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將帶來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遠變革。
這圖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它是一張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圖,也就是我們的育齡婦女大約生多少個孩子。
1962-1976年使我們的嬰兒潮和人口紅利來源,我們一對夫婦生多少個孩子呢?6到7個孩子,那時候叫七大姑八大姨。到了七十年代末,我們實施了計劃生育,然后我們的生育率斷崖式下降。
簡單給大家講,中國過去高增長就是這一撥人年輕時候干出來的,大家想想我們搞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WTO,正好趕上他們二三十歲,人多、人年輕、人便宜,所以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打遍天下無敵手,中國年均經濟增長9%以上。那么中國過去房地產為什么黃金20年,我跟大家講,就是這批人結婚生子要買房。20歲到35歲首次購房,35歲到50歲改善性購房。所以這撥人決定了中國經濟和經濟結構的很多主要特點。
問題來了,我們說的老齡化是什么概念?大家算一算,1962年出生的今年多大了?60歲。所以說我們為什么說中國老齡化、少子化到來。因為正好就是1962年-1976年出生的這一撥人,在現在開始的未來5到10年加速地退出勞動力市場,進入老齡化社會。
大約再過三四十年,也就是到2060年前后,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可能會超過三分之一,這不是我們的測算,這是聯合國的測算。
你能不能想象一個場景:就是未來再過三四十年,大街上遛彎的三分之一是65歲以上老人,放眼望去,滿頭白發。這就是未來我們的老齡化前景,所以要趕緊地放開甚至鼓勵生育,然后要延長退休年齡。
中國人口結構從原來的金字塔、到柱狀、到“倒金字塔”。九十年代,中國人口結構是非常漂亮。金字塔形,全是年輕人,老人很少,經濟高速增長,社會非常有活力。到了2020年,原來給你送快遞的小哥,變成了大哥;建筑工地已經招不到年輕人了,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如果我們不做出改變,大約再過三四十年,倒金字塔。年輕人變少了,老人變多了。讓金字塔底下的這么少的年輕人,怎么去撫養上面那么多的老人。未富先老,到達同樣的老齡化水平,歐美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比我們要高很多。
我們再來看少子化,這些年中國的出生率下滑。大家知道本人除了呼吁新基建,這些年一直為中國的人口和生育問題呼吁。所以我一直講我們要做有情懷的讀書人,做新時代的士大夫。我們要做對社會進步有用的事。
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在持續地下降。我們的總和生育率是多少呢,2021年是1。15。美國總和生育率是1。9左右,法國1。8左右,德國和英國總和生育率是1。6到1。7。
我們來看一看世界各國出生人口發生的巨大變化。
那么看了這個視頻,我相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未來中國應對老齡化、少子化,還要做出很多功課。2016-2019年最近這些年,中國的主力育齡婦女以每年四五百萬的速度在減少。
隨著老齡化、少子化的到來,我們也開始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所以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放在這么一個大的人口背景下,未來鼓勵生育、延長退休、加強普惠的托育服務供給以及女性就業權益的保障是大勢所趨。
第九大預言,中國發展戰略正在進行重大的調整,應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如果能夠成功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0年前后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將是中國重回世界之巔的最終戰。
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受益于三大紅利,改革開放紅利、全球化紅利以及人口紅利。
現在這三大紅利變成了三大挑戰: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全球化變成了逆全球化,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在加速到來。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的發展戰略正在做出重大的調整,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物防治。后來我們又提出雙循環、新格局;我們推進注冊制改革、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我們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我們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我們要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我們要實行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這些戰略的調整都是為了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改革總是有成本的,但是只要大方向是對的,陣痛是短期的。長期呢,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的健康繁榮發展。
舉個例子,我早年從國務院發展中心下海,做過幾年的智囊,我曾經看過一個文獻。比如說2001年中國要加入WTO的時候,當時我們的爭議非常大,也有一些行業去游說中央說我們不能加入WTO啊、我們不能向全球開放,因為一開放,狼來了,中國的民族品牌要倒掉一批,所以那時候爭議非常大。
但是,當時我們的領導人、我們的改革家下定決心加入WTO、擁抱全球化,結果你知道發生了什么?
2001年以后中國竟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我們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出口20%以上的增長,我們成為世界的工廠,我們成為世界制造的中心,中國的制造業走向全球。
所以站在現在的時點上,我們一定要對中國的企業家、對中國的工程師、對中國的產業工人有信心。只要大膽地開放,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人民更勤勞勇敢的嗎?比中國人更智慧的、更聰明的嗎?
曾國藩講:“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改革者則要直面結果并承擔責任,榮譽不屬于那些批評家,榮譽屬于真正的實干家。
我認為如果能夠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有14億人;2022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還將超過1000萬,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和工程師紅利轉變。而且中國的新經濟正在迅速地崛起,新基建將為未來新經濟的崛起奠定扎實的基礎。
當然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要很好地去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比如說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我們必須要做好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再比如說:我們要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需要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發揚企業家精神、邁向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鼓勵、支持他們的生育,降低他們的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我們要清醒地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目標、第一要務,讓發展成果惠及到更多的人。
第十大預言,中國經濟啟動第二增長曲線,將創造完全不同于過去的財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