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袁隆平應該授予共和國勛章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19-09-30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袁隆平應該授予共和國勛章
昨日下午3時,剛剛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袁隆平來到中國工程院參加中國工程院學習袁隆平、黃旭華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并在座談會上發言。記者 侯少卿 攝
袁隆平
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改革先鋒”等稱號。
干瘦、黝黑、小平頭,同幾十年前最初進入大眾視線時一樣,袁隆平似乎沒什么改變,即將年滿九十,他也是幾乎每天下田。“晚上睡前,再想想我的超級稻長得怎么樣了,有沒有病蟲害,天氣有沒有干旱。”
袁隆平啟程來北京前,還去田里觀看了稻田長勢。昨天參加完共和國勛章頒授儀式,當天就返回湖南,“明天還要到田里去。”他有自己的任務表單:今年向畝產1200公斤沖刺。“如果沒有特大的自然災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實現。”
超級稻畝產1100公斤“遙遙領先全世界”
上世紀50年代,袁隆平最初從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試驗田選種,意外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飽滿,籽粒多達230粒,仔細一推算,用它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
“把它收起來第二年播下去,結果沒有一株像它‘老子’長得那么好,高的高,矮的矮。”袁隆平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原來抱有很大的希望,結果我失望了,失望后突然來了靈感,正是雜交稻才有分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