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為什么要組建這一部門?
作者:maman 發布時間:2018-03-23 13:10:47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戍守邊關,無怨無悔;枕戈待旦,夙興夜寐。軍人是最可愛的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3月12日,習近平在解放軍和武警代表團發表講話,提到“絕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讓軍人成為社會最尊崇的職業”。隔天,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其中“退役軍人事務部”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個全新組建的部門。
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組建的退役軍人部管什么?國務委員王勇在向人大做說明時這樣說:
“退役軍人事務部的主要職責包括:擬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規并組織實施,褒揚彰顯退役軍人為黨、國家和人民犧牲奉獻的精神風范和價值導向,負責軍隊轉業干部、復員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擇業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組織開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優待撫恤等,指導全國擁軍優屬工作,負責烈士及退役軍人榮譽獎勵、軍人公墓維護以及紀念活動等。”
其實,雖然“退役軍人事務部”是新近設立,但對于退伍軍人如何重返社會、融入社會,中國歷來都是高度重視的。
為什么要組建這一部門?
過去安置退伍軍人,根據軍官和士兵的身份不同,相關職能分散在民政、人社部門。即便是在部隊內部,也根據具體銜接任務的差異,相關職能分散在政工和后勤部門。這樣一個橫向跨越數個機構、縱向跨越軍地兩方的架構,其協調機制之復雜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當涉及到了具體安置工作的時候,大量的轉業安置退役軍官,必然會擠占地方政府和其他機關的編制,而市場化的企業在接受指令性安置的退役士兵時候也經常叫苦不迭。
部門之間不可避免的扯皮、政策性文件前后銜接不一致,甚至部分腐敗分子利用機會刻意黑箱操作、謀取私利等,使得許多退伍軍人對于安置現狀常有一定不滿。這種不滿若經經年累積而得不到解決,不僅不利于在社會上形成尊崇軍人、尊崇英模的風氣,也很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這是很現實的挑戰。
另外,過去我國對于退伍軍人的組織管理、思想交流、榮譽表彰等問題的重視也需要加強。突然離開封閉的軍隊走向社會,大量退伍軍人一時間很難適應。從家庭定居到職業技能,甚至到生活瑣事,經常遇到比較嚴重的困難。
講個小“笑話”。島叔有個戰友,因為常年在基層部隊,極少有機會陪夫人逛街。轉業后夫妻倆第一次一起去商場買衣服,營業員問起他的尺碼時,該戰友張口就答:“五號三型”(87式軍裝只有幾個固定的版型),營業員聽得一頭霧水,幾乎有“山中數日、世上千年”之感。
笑話雖小,但是足以折射退伍軍人重新適應社會之難。
其實,退伍軍人安置難,不僅影響退伍軍人群體,也會給現役軍官們帶來種種困擾。要知道,在當今之世,軍事斗爭更加激烈,其勝負結果,對于每個國民都會有直接而且嚴重的影響。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復興夢想,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作為保障。強大的軍隊,不可能只依靠堆砌先進武器裝備,更關鍵的是組成這支軍隊的人,是否職業化、知識化和有創造力。
雖然接受過奉獻精神教育,但是軍人也是人,不是機器,同樣有家庭,也需要生活。如果讓他們總是面對種種生活的困擾,那么不管是思想教育還是榮譽激勵的作用,都不可避免地會在現實困難面前遭到削弱。
所謂“鐵打的營盤的流水兵”,軍事斗爭的特殊性,決定了大多數軍人遲早要離開部隊,走向社會開始新的生活。如果軍人在部隊時,都要擔心自己的未來,那么年輕的、知識文化結構較好的軍官,瞄準機會早早離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上升。
不能讓第一流的人才安心留在部隊,這種“倒淘汰”的危害,短期也許不明顯,但長此以往,最后必然動搖軍隊戰斗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