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遺寶的三種“異”獸!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8-311。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碗高3。6厘米、口徑11。2厘米、重達152克。銀碗腹部之上,被人工捶打出14條均勻的水波紋,波紋之間鏨有飛禽走獸、花草、山岳圖案,在銀碗碗內底中心處,還貼焊有一只鎏金的海獸,其造型飽滿豐富,細節精致有度,可謂是生動逼真。
不過令專家感到疑惑的是,碗底的海獸造型有些怪異,它的身體與魚類相似,卻有著與動物一樣的爪子,頭部與老虎頭幾無二致,整體呈現出“四不像”的狀態?脊艑<覀兲岬,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非常特別,尤其是碗上的曲線水波紋,完全區別于碗底的水波紋形象。從風格角度來看,前者屬于中國器物紋飾的傳統造型,而后者則多見于粟特器物之上。
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們確定,被描繪于碗底的海獸圖案,應該是一種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綜合體”,其形象介于獅子、狐貍和魚類之間,屬于中西合璧的產物。
2。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整體器形十分工整,且紋飾圖案精美,其制作工序之復雜,完美體現了唐代金銀器工匠的聰明才智,如此具有高超制作工藝的器物,堪稱是唐代金銀器中的精品。在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的底部,刻畫著一只牛首鳥身且展翅飛翔的異獸,被學者稱為是“飛廉”。
在我國古代,飛廉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異獸,史書記載稱:“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以及“飛廉風伯也”,認為飛廉是掌管風的神明。不過從現實角度來講,飛廉在歷史中的形象呈多樣化發展,包括牛首鳥身、鹿首鳥身和馬首鳥身等。
不過還有學者仍持不同意見,認為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中飛廉的形象,很可能也吸收了諸多國外元素,這種藝術手法在唐代器物紋飾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