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簡介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5-29第二種說法:是古代紀念屈原的節日。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楚國偉大愛國的三閭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之作《懷沙》,抱石投入湖南的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古人在端午節向江湖投粽子,讓魚類勿食屈原尸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楚國也是我的家鄉。我曾在荊州工作數年。
聞一多和一批專家認為,歷代的統治階級為了樹立忠君愛國的楷模,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讓廣大老百姓學習并去忠君愛國。于是屈原與端午節便捆綁在一起了,演變成了紀念屈原忠君愛國的節日。愛國是包裝,屈原是榜樣,要民眾去忠君是實質。歷代統治者利用屈原這個榜樣去告訴廣大臣民:要愛國(其實是忠君),要奉獻(為統治者貢獻賣命)。歷代的統治者都推行這一說法,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了?脊叛芯康陌l現和大量出土文物證實,聞一多先生的研究與考證是科學的。
我認為,不管說端午節是龍圖騰崇拜活動也好,是紀念屈原也好,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曹娥也好,是起源于北方的“惡月惡日”也好,是夏季時令“祛病防疫"的時節也好,他們最后共同形成了今天的豐富而有特色的我國端午節文化。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中國的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那么,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它到底是紀念什么的節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受列強侵略蹂躪,愛國主義興起,人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愛國精神與精忠傳統,無可非議。民族節令文化也應該繼承和發展,現在,我們應該將它古代的今天的深刻內涵與豐富的內容,與我們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民族精神、現代文明和民族復興崛起緊密的結合起來,讓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設一個繁榮富裕民主強大的世界大國和強國!
寫到這里,我也要更正一下。最近幾年不少朋友在互發的端午節的短信里面都提醒到: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跳江的節日,是個喪節,不能在短信里面說“節日快樂”。讀了我的這篇文章,我想大家就不要有什么忌諱了,端午節已經是國家法定的節日,大家在這個極具民族文化與特色的節日里,可以互致問候,說“祝節日快樂!”
五月以后,天氣日漸炎熱,尤其是南方將進入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病菌與蚊繩大量滋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有著插艾條,燃菖蒲,喝雄黃酒的風俗,這些是有著科學道理的。艾葉和菖蒲有著驅邪解毒的功能,雄黃也有殺蟲解毒的作用。
端午節最有名的當屬《白蛇傳》的故事了。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傳說在南宋紹興年間的江蘇鎮江,白素貞是一個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娘子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并嫁給了他;楹蠼鹕剿碌暮蜕蟹ê渭兩屏嫉脑S仙講白娘子是個蛇妖,許仙不信。后來許仙被法海欺騙,在端午節時讓白娘子喝了帶有雄黃的酒,白娘子顯出了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娘子和小青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到昆侖山盜回了仙草靈芝,才將許仙救活。法海又將許仙騙至金山寺軟禁,白娘子和小青一起與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白娘子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后白娘子的兒子長大中了狀元,到雷峰塔前辟山救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圓。忠誠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