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恐將跌回至30年前 以美元計算的日本GDP倒退回30年前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9-21日本GDP恐將跌回至30年前,以美元計算的日本GDP倒退回30年前
上世紀90年代資產泡沫破裂后,日本經濟出現長期的停滯,資產價格(如房價、股價)在這場危機后也出現了連續多年的下跌。
受此影響,日本的GDP規模也大受沖擊。據《日經新聞》,以美元計價的日本GDP正在萎縮。如果按1美元兌140日元計算,預計2022年的日本名義GDP將時隔30年首次低于4萬億美元(約560萬億日元),基本與第4位的德國持平。
不僅如此,以美元計價的日經平均指數今年下跌20%,日本工資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購買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分析指出,以附加值高的產業為基礎,轉向工資上漲、貨幣走強的經濟結構成為日本當務之急。
日本GDP的倒退與今年以來日元的貶值有直接關系。盡管日本當局已經表示出對日元近期“過度”波動的擔憂,但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全球市場研究主管德里克•哈爾彭尼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認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明年4月的任期結束前不太可能改變政策立場。鑒于美元將進一步走高,美元兌日元也將繼續走高,至少會突破近期的高點,甚至可能是1998年8月的高點。
“失去的30年”?
《日經新聞》援引經合組織(OECD)的預測稱,日本今年的名義GDP為553萬億日元。如果按1美元兌140日元換算為美元,則為3。9萬億美元,這將是自1992年以來日本這一經濟指標首次低于4萬億美元。如果日元繼續貶值或低位徘徊,今年和明年均有可能跌破4萬億美元。
這也就是說,按美元計價的日本經濟規模已回到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之后。上世紀90年代至今,全球GDP增長4倍,日本的占比一度超過15%,而如今已萎縮至近4%。日本2012年曾超過6萬億美元,比德國高出約7。5成,但目前卻趨于持平。
不僅是以美元計價的GDP,日本的平均工資也同步在倒退——如果按1美元兌140日元的匯率計算,目前日本人年平均工資為3萬美元,也回到了1990年前后的水平。這意味著對外籍勞動力來說,在日本工作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
此外,今年能源價格的飆漲也對貨幣貶值的日本造成沉重打擊。作為原油期貨的代表性指標,美元計價的WTI原油期貨比去年底上漲13%。日元計價的東京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貨(交易最活躍的結算月)上漲33%,漲幅更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過去的日元貶值周期中,外資往往是在押注日本企業的業績增長,買入日本股票。然而,在當下的日元貶值周期中,情況卻完全相反。
數據顯示,外資2022年1~8月凈賣出2。7萬億日元日本股票。而在2013年1~8月,彼時日本央行啟動大規模貨幣寬松,日元快速貶值,這期間的外資凈買入逾9。1萬億日元。
此外,以美元計價看,日經平均指數今年下跌23%,預計將創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下跌42%)以來最大年跌幅。對海外投資者而言,日本資產的價值正在銳減。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經濟確實曾有過非常好的表現,并且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得相當出色。然而,自1990年以來,日本經濟增長停滯,在其后的時間里,“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
前日本央行副總裁、早稻田大學教授若田部昌澄在《大停滯與安倍經濟學:日本的教訓》一書中更是直接將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這段時期稱之為“大停滯”。若田部昌澄認為,由日本經濟長期停滯所引發的經濟學爭論也成為了其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正是這些爭論導致了日本在政策的混亂,在此期間日本的宏觀經濟管理做得很糟糕,應對經濟危機乏力。
對于為何日本在經歷了長達30年的經濟停滯后遲遲無法“爬起來”,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C。 Koo)此前給出的,也是當下流行的解釋是“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即在經濟危機后,因資產價格的下跌,日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遭到了極大程度的破壞,這時企業權益的收縮又被動推升了企業的杠桿率。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企業的主目標已經不是擴張資產負債表,而是如何使資產負債表安然落地。即使是規?涨暗呢泿艑捤,也無法改變日本消費者和企業對支出的謹慎態度。
日央行會出手干預嗎?以美元計價的日本GDP的倒退與今年以來日元的貶值有直接關系。今年以來,受美日貨幣政策差異影響,日元不斷貶值,年初至今,日元匯率已貶值近25%,跌幅不僅超過歐元、英鎊等G10貨幣,也遠超韓元、印度盧比、泰銖等亞洲新興市場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