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俄不會倒退至幾十年前 俄烏戰爭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7-19普京:俄不會倒退至幾十年前,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還在繼續,這場戰爭俄羅斯打得很辛苦,普京努力想爭取來的地緣政治空間,也隨著瑞典和芬蘭的申請加入北約,變得更像是海市蜃樓了。
俄塔社、俄新社7月18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俄戰略發展與國家項目委員會會議時稱:俄羅斯不會像對俄不懷好意的人預測的那樣倒退至幾十年前。
從這場戰爭,我試著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俄羅斯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管理衰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英國在二戰后就知道自己的衰落不可避免,而要體面地接受自己的衰落是一件極難的事。隨著國力不可挽回地下降,英國就像它的前輩威尼斯和荷蘭一樣,在失去自己的帝國之后,就逐漸虛弱到無力維持一支能使它們繼續成為大國的強大海軍了。
正如安德魯·蘭伯特在《海洋與權力:一部新的文明史》中意味深長地指出的那樣,“管理衰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靈活、讓步和犧牲。”除了像1982年的馬島戰爭這樣的“回光返照”之外,英帝國確實很好地實踐了這一點,小心翼翼地控制了自己的衰落。
然而,即便后帝國時代搖搖欲墜的英國在1973年拋棄了自己的歷史,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它仍遭到許多英國人譴責,因為歐共體被他們視為一個“大陸性的保護主義團體”,與英國是格格不入的。
彼得一世的想法
俄羅斯的現代化始于彼得一世,在他的偉大改革之后,俄羅斯的靈魂就一直在徘徊掙扎之中:它需要西方的技術完成現代化,但對更深層次的文化流入則本能地抵觸和排斥。
歐洲對它來說是一個有用的存在,可以引入“實用”的知識(技術和管理),但卻與自己的身份認同構成沖突。簡言之,它要現代化,但不要西化。
在這一意義上,這場俄烏沖突不是偶然的,它就像一場地震,只是讓地底下的板塊斷裂暴露了出來:對烏克蘭(尤其是其西部)來說,西方是機會;但對俄羅斯來說,西方卻主要是威脅。
后冷戰時代的俄羅斯,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是許多歐洲帝國在衰落時都曾遇到的兩難與掙扎:要生存下來,就有必要進行(有時是激進的)政治、軍事改革,但這種改革對它原本的身份認同卻又可能是顛覆性的,幾乎無法兼容。就此而言,這場戰爭也是俄羅斯內在沖突的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