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發文解讀動態清零及相關誤解 吳尊友發文解讀動態清零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04-19吳尊友發文解讀動態清零及相關誤解,吳尊友發文解讀動態清零
過去兩年多,我國不僅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也為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提供了環境保障。我國取得新冠防控階段性成果,一是歸功于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二是歸功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正確,三是歸功于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積極參與抗疫斗爭。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變化,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快、隱匿傳播多、防控難度大,國外的防控效果都不理想,很多國家無奈地選擇了“躺平”。近期,我國也出現點多面廣的復雜疫情形勢。國內有些人對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沒有了信心,甚至有人把“動態清零”與“零感染”混淆,認為現階段針對新的疫情形勢,“動態清零”不可能實現。為此,借助微博平臺,介紹“動態清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社會上存在的多種誤解。
1。 動態清零含義
“動態清零”由“清零”和“動態”兩個詞組成。
“清零”就是從有到無的過程,就是把疫情消滅的過程。但是,這個消滅,僅僅指某地某時刻發生的某一起疫情,并不是指廣義的全國范圍的總疫情。
“動態”就是疫情發生與清零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說,甲地的一起疫情撲滅了,乙地可能又發生一起疫情;乙地疫情撲滅了,丙地可能還有疫情;蛘哒f,甲地這次疫情撲滅了,過一段時間,甲地又再次發生疫情,或者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或更多次地發生新疫情,但這些疫情之間都沒有直接傳播關系。每次疫情發生后,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撲滅,使得疫情歸零。
動態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發現一起疫情,撲滅一起疫情,不讓疫情在當地“生根”。
2。 動態清零的條件
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經過大約1-2天的病毒復制、增長后,開始向身體外排出病毒(即核酸檢測陽性),并持續約7-12天。感染者在向身體外排出病毒時,就具有了傳染性,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新冠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才能維持其長期生存。如果感染者在超過其最長排毒時間,還不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病毒就會被人體免疫功能消滅。
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發現出來,采取物理隔離方式,限制其與別人接觸,阻止其將病毒傳播給別人,并保持一個最長排毒時間,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滅。
在沒有本地的持續傳播新冠疫情、且本地新冠疫情主要來自境外傳入的情況下,動態清零策略是最佳選擇。
在取得控制武漢新冠疫情后,我國境內基本消滅了新冠病毒疫情。隨后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本地傳播,都是從境外輸入的。換句話說,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在絕大多數時段里,我國的國土是干凈的,是沒有新冠病毒的。所以說,動態清零策略是我國新冠防控的最佳選擇。
一般來說,疫情發現的早,其波及范圍小,就越容易實現動態清零。即使發生了一定比例的社區傳播,以縣(區)為基本單位,只要新冠疫情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數,占全國縣(區)總數的比例很小,都是可以實現動態清零的。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分散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就相對容易實現;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集中在某幾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的難度就會大一些,需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3。 動態清零的靈魂
動態清零的靈魂就是發現早,控制早,把每起疫情,消滅在萌芽中。不讓疫情就地扎根。把疫情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脅、以及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控制在最小。
4。 動態清零的主要措施
動態清零的核心就是斬斷傳播鏈。
動態清零的主要措施包括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即所謂“四早”措施。
在“外防輸入”防控措施中,一是強調入境人員的隔離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境外進入的感染者;二是強調涉及境外冷鏈或貨物運輸的人每日監測,及時發現“物傳人”后繼發的“人傳人”。這兩項措施,都旨在將境外輸入的疫情,發現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這是動態清零的最高境界。
在“內防反彈”防控措施中,一是要加強新冠疫情地區的人員流動控制,嚴防感染者流出,將新冠疫情帶入非疫情地區,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強門診就診者監測,對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進行核酸檢測;沒有條件做核酸的可以用抗原篩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病例。三是出現咽喉紅腫或疼痛、咳嗽等癥狀的人,可以用抗原篩查方法做自我檢測,如果發現陽性,要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以便妥善處置。這三項措施,都是疫情早發現的有效方法,為實現動態清零提供疫情早發現的保障。